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很大——从全球范围看,这个国家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也是世界最高。这背后的一个逻辑是,中国有6.68亿互联网用户在通过这些公司的服务进行大量点击、采购、搜索,以及购物活动。
虽然鲜有人质疑中国互联网高速增长的故事,但这种增长的程度到底有多么迅猛却引发了一些辩论。分析师现在谨慎看待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各种数据,有些人更是直接质疑这些数字的真实性。
北京一家顾问公司BDA的董事长邓肯·克拉克(Duncan Clark)表示,互联网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是有正当理由的。“在中国,线下服务的质量通常非常糟糕,或是不够高效。因此,替代的网络服务对商业活动有较大影响,”他说。“这让追赶式发展效应与大幅增长更加明显。”
但从另一方面看,“想要成为市场第一也需要激烈的竞争。因此,追求大数字也是一种诱惑,”克拉克指出。
上海Market Research Group的创始人肖恩·雷因(Shaun Rein)表示,中国互联网规模之大“毋庸置疑”,但相关业绩数字可能被夸大的看法长期存在。
举例来说,阿里巴巴网商平台上的许多商家会用假单来刷好评。“商家全都想要五星,怎么做就靠刷假单,”他说。
雷因估计,阿里巴巴假单的数量大概占到商品交易总额(GMV)的20%到30%。北京J Capital Research研究公司的主管安妮·史蒂文逊·杨(Anne Stevenson Yang)的看法则更为激进,她认为阿里巴巴最多有一半的商品交易总额不实。
阿里巴巴称这些估算“毫无依据”。该公司表示:“我们对商品交易总额的计算非常仔细,刨除了虚假交易和超过一定金额的交易。”
杨经常关注她认为注水的互联网统计数据。在她看来,这种现象是融资压力导致的。
“这些公司有压力向外界展示超预期的业务量增长。往好了说,这些数据也有来源不清的问题,”她说。
杨指出,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,86%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月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币(769美元)。
但投行瑞信2月份的研报显示,这未妨碍他们在2015年通过支付宝消费了12万亿元人民币(1.9万亿美元)。
相比之下,Juniper Research的报告指出,2015年通过PayPal进行的交易总额为2820亿美元,而支付宝的1.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二。在Juniper Research这份报告的作者温莎·霍尔登(Windsor Holden)看来,支付宝的总额“似乎相当的高”。
蚂蚁金服拒绝置评,不过北京咨询公司艾瑞的一位分析师表示,这个数字非常大,部分原因是支付宝处理的非电商支付数量很大。瑞信的研报引用了艾瑞的数据。
杨表示,人们之所以不解的一个原因,是因为这些公司定义数据指标的方式。
阿里巴巴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会报告服务的“活跃用户数”,而社交与游戏公司腾讯则发布QQ与微信的月度“活跃用户帐户”。腾讯去年9月表示,QQ月度活跃用户帐户为8.5亿。这一数字是政府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统计的中国网民数的127%。
此外,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长期面临质疑。和同在中国的竞争者京东以及美国的eBay一样,这一数据包括那些未实际支付的商品。然而,京东表示,自己的统计更为严格,不计算那些超过2000元人民币的未支付交易。京东在本月发布的财报中表示,若使用阿里巴巴的方法统计,公司的商品交易总额可提高31%。
2014年首次公开发行后,阿里巴巴便更改了对商品交易总额的定义。该公司之前的定义刨除了所有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商品,然而在最近一份年报中,阿里表示它只刨除了“某些产品类目中超过一定金额的交易,以及某些产品类目中每日超过一定金额的买家交易”。
阿里巴巴近来试图将注意力从销售额上转开,转而关注诸如营收一类的其他增长指标。在上周宣布商品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时,公司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称:“我们关注有品质、可持续的增长。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从GMV增长的简单角度衡量成功。”
克拉克对这番话稍有不解。“这是很奇怪的说法。他们公布了一个数字,又不想让我们在今后关注这个数字。”